中西医结合科

博物学巨著《本草纲目》

关于《本草纲目》书名的由来,有认为是李时珍受南宋朱熹《通鉴纲目》启发而来。
传说李时珍完成《本草纲目》后,一直没有确定书名。一天,他出诊归来,习惯地坐在桌前。当他一眼看到昨天读过的《通鉴纲目》还摆放在案头时,突然心中一动,立即提起笔来,蘸饱了墨汁,在洁白的书稿封面上写下了“本草纲目”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。他端详着兴奋地自言自语道:“对,就叫《本草纲目》吧!”
但其实李时珍编纂本草,其体例就是“以纲挈目”,他从一开始就对自己所撰著作的框架结构一清二楚,《本草纲目》的书名早已在李时珍心中就已确定。
内容梗概
《本草纲目》凡16部52卷,约190万字。
第一、二卷序例,分33个专题介绍了明代以前40余种本草著作,勾勒出我国本草发展的大体轮廓。
详细列出了所引据的医药文献及经史百家书目,从诸家本草中所采集的药物数目,对药物的君臣佐使、七情畏恶、四气五味、有毒无毒、升降浮沉、七方十剂、用药法则、引经报使、采收加工、制剂方法、药食禁忌等中药理论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系统整理。
对同名异物、比类隐名进行了归纳,并引录了陈藏器的用药凡例和张子和汗吐下三法,还附记了《神农本草经》目录及宋本草旧目录,以揭示本草之发展轨迹。
卷三、卷四,“百病主治药”,在宋以前本草中“诸病通用药”的基础上,以各科病名为纲,辨证为目,罗列主治药物,并介绍其功效用法。若某病主治药物数目较多时,则又分“草部”“谷菜”等若干类,以便于临证检索。此两卷可以看作是一部辨证用药简明手册。
卷5~52卷药物各论,收纳诸家本草所收药物1518种,在前人基础上增收药物374种,合1892种,其中植物1195种;共辑录古代药学家和民间单方11096则;书前附药物形态图1100余幅。
意义与影响
李时珍打破了自《神农本草经》以来,沿袭了一千多年的上、中、下三品分类法,把药物分为水、火、土、金石、草、谷、莱、果、木、器服、虫、鳞、介、禽、兽、人共16部,包括60类。
每药标正名为纲,纲之下列目,纲目清晰。书中还系统地记述了各种药物的知识。包括校正、释名、集解、正误、修治、气味、主治、发明、附录、附方等项,从药物的历史、形态到功能、方剂等,叙述甚详,丰富了本草学的知识。
《本草纲目》不仅为中国药物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,而且对世界医药学、植物学、动物学、矿物学、化学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
先后被译成日、法、德、英、拉丁、俄、朝鲜等十余种文字在国外出版。书中首创了按药物自然属性逐级分类的纲目体系,这种分类方法是现代生物分类学的重要方法之一,比现代植物分类学创始人林奈的《自然系统》早了一个半世纪,被誉为“东方医药巨典”。2011年5月,金陵版《本草纲目》入选世界记忆名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