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西医结合科

【生活常见好中药】生姜

生姜始载于《名医别录》,为姜科植物姜的新鲜根茎。
主产于四川、贵州、湖北、广东、广西。秋冬二季采挖,除去须根和泥沙。本品气香特异,味辛辣。以质嫩者为佳。切厚片,生用。
生姜药性辛,微温。归肺、脾、胃经。功效:解表散寒,温中止呕,化痰止咳,解鱼蟹毒。
中医认为,生姜入脾、胃、肺经,具有发汗解表、温中止呕、温肺止咳、解毒等功效。而在医圣张仲景《伤寒论》里所记载的113个方子,其中就有近35%,都用到了“姜”。
一、风寒感冒
生姜辛散温通,能发汗解表,祛风散寒,但作用较弱,故适用于风寒感冒轻证,可单煎或配红糖、葱白煎服。
本品更多是作为辅助之品,与桂枝、羌活等辛温解表药同用,以增强发汗解表之力,所以在很多辛温解表的方当中,最后都有生姜,比如说桂枝汤。
二、脾胃寒证
生姜辛散温通,能温中散寒,对寒犯中焦或脾胃虚寒之胃脘冷痛、食少、呕吐者,可收祛寒开胃、止痛止呕之效,宜与高良姜、胡椒等温里药同用。若脾胃气虚者,宜与人参、白术等补脾益气药同用。
三、胃寒呕吐
生姜不仅能温胃散寒,还能和中降逆,其止呕功良,素有“呕家圣药”之称,随证配伍可治疗多种呕吐,无论寒热虚实所致呕吐均可以选用。因其本为温胃之品,故对胃寒呕吐最为适合,可配伍高良姜、白豆蔻等温胃止呕药。
生姜养生
生姜米醋汁
生姜中所含的姜油酮、姜烯酚等物质具有抗凝血功能,可预防血栓。而醋收敛,可把生姜的发散和温暖作用发挥到极致,提高人体体温,祛除体内湿寒。
方法一:取鲜姜100克切细丝,浸泡在250毫升米醋中,密闭贮存3天后即可食用,每日早晨空腹服用10毫升。
方法二:将生姜切片泡入米醋中,每天3片,7~9点吃早饭时嚼食,此时吃姜更有助于升发胃气,促进消化,可长期食用。
女性痛经,隔姜灸神阙
该疗法可温经散寒、活血祛瘀止痛,止痛快,远期疗效好。
操作步骤:敷药材料为吴茱萸10克、肉桂5克、小茴香10克、乳香10克、没药10克,以上诸药共研细末装瓶备用。平卧,用碘伏给神阙穴消毒。取上敷药5克,填满神阙,上盖鲜生姜片,然后在鲜生姜片上放艾柱施灸。
每个月经周期为一个疗程,须完成3个疗程。
第1个月,月经来潮疼痛时开始治疗,1日1次,连续3天;第2、3月中,于经前3天开始治疗, 1日1次,连续6天。
产后腹痛,当归姜羊肉汤
该方适用于血虚内寒导致的产后腹痛者、体质虚寒者、贫血患者、阳虚易感者等,阴虚火旺或肝经郁热者不宜服用。
方法:取生姜、当归各150克,羊肉1000克,加水适量炖汤,按食量分次服下。
该方出自医圣张仲景记载的《金匮要略》,“寒疝,腹中痛,及胁痛里急者,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。”被中医推崇为温阳补血第一方。
生姜好处多,吃起来却要注意3点
姜的做法非常多,它不仅能使菜品味道鲜美,而且有益于促进食欲、提神、醒脾开胃,但正因姜具有药理作用,平常在食用时更应该正确食用,避免触及使用禁忌。
1.不要吃腐烂的生姜
我们需要知道“烂姜不烂味”这种说法同样不科学,生姜并不是怎么吃都行,生活中要避免吃腐烂的生姜。
因为腐烂的生姜会产生一种毒性很强的物质,甚至可以诱发肝癌、致使肝细胞变性坏死,所以买回来的生姜一定要及时食用,在做饭前应观察生姜是否出现腐烂,防止对身体造成有害影响。
2.适量食用,不能过量
生姜同样是一把双刃剑,合理、适量地吃能够发挥生姜的功效,过量食用则可能适得其反。
例如夏天吃生姜并非多多益善,大家都知道夏天气温较高,我们很容易就会觉得咽痛、口干等,而生姜本身性辛温,属于热性食物,不能多吃。
另外,手心脚心发热人群也不适合吃姜,中医认为这类人属于阴虚体质,出现这一情况是体内津液不足所致。而我们可以正常食用的生姜,对他们来说容易加重阴虚程度,导致津液越来越亏损,容易出现失眠、心烦易怒、眼干等症状。